close
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「許信枝校長的自傳」以及讀後感,由於修讀聽障教育學分班的緣故,林寶貴教授建議身為教育人的我們,都應該了解對臺灣特殊教育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關鍵人物-許信枝校長,因為許校長的一生經歷足以成為我們的楷模與典範。

許校長於民國20年出生於彰化縣埔鹽鄉,其父母育有二男六女,家境並不寬裕,因此在早期曾經因為家中人口眾多,將許校長送給其他人當養女,若故事就這樣演出了,就不會有後來的劇情,但是上天總是有其安排,就在三天後,其母親和三姐不捨家中小妹被人收養,因此就決定再怎麼辛苦都要把孩子帶回來,而許校長從小的成長過程也很努力,兢兢業業,克勤克儉,在求學的過程中,總是名列前茅,最後不負眾望,獲得順利保送台北女師的資格,不過因為家境清寒以及需要負擔生活經濟,許校長當時決定暫緩北上就讀的規劃,留在家鄉工作一年,但是只要是鑽石,總是會閃閃發亮,由於許校長從小就展現出堅毅的意志以及過人的學習力,過往曾經與許校長接觸過的教師和學長姐,都鼓勵許校長應該繼續求學,但是礙於家裡經濟壓力,許校長總是擔憂生活費,人生就是如此奇妙,只要你真心誠意的想要追求一件事情,全世界都會竭盡所能的幫助你,就在許校長進入台北女師後,生命中的貴人-楊英女士出現了,當時的楊女士每個月薪資只有80元,卻從自己微薄的薪資中,撥出20元資助許校長,長達三年的金錢支援,不僅安定了求學之路,也減輕了許多經濟負擔。受人點滴之情,必當湧泉相報,而時隔數十年後,在楊英女士和周桂榮先生金婚的慶祝時刻,許校長以「慈恩再造」牌匾感謝其恩情,然再多的言語和物質都難以回報其當時所感受到的協助,許校長在周先生離世之後,將楊女士接回家中,共同生活,互相扶持,其永遠感念貴人之恩,值得後輩學習,而楊女士當時的捐助,更為台灣近代國民教育史開啟嶄新且劃時代的紀錄。

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,對臺灣西半部造成諾大災損,當時僑胞捐助許多經費,省政府教育廳也組「八七水災重建小組」集結當時國民教育先驅以及有志人士,在全臺各地設立「僑」字輩的學校,例如:僑光、橋義,僑信等等,都是劃時代的紀錄。許校長在學有所成之後,心繫故鄉,因此承接重責大任,回到南投縣草屯鎮創辦「僑光國校」,從一草一木到一磚一瓦都親力親為,時年27歲即成為臺灣教育史上最年親的女校長,而當時的師資和行政人員都是一時之選,為了偏鄉的孩子,許校長付出了心血與時間,盡心盡力,確實是教育人的典範與楷模。

繼僑光國校後,許校長又肩負了另一艱鉅的任務,霧峰國校的創立以及校舍設計,當時的校舍規劃更邀請修澤蘭建築師親自設計,融合西式現代風格與設計概念的校園環境就此誕生,而師資選拔與教材教法的創新,更成為當時的模範學校,許校長的付出與努力,在時隔50年後的我們眼中看來,真是時代的先驅,女力的象徵。

許校長一生奉獻於教育界,作育英才更聲名遠播,許校長本身的努力與資質,其如同鋼鐵般的堅毅之心以及不怕辛苦的開拓之路,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。然過往的點(家境清寒)(生命貴人)(特殊教育)經歷,更成為其人生的轉捩點,因為苦過,所以更能懂得分享與惜福;因為生命中的貴人,重返校園求學,發展教育專業;因為選擇特殊教育,開拓臺灣近代資優教育史上嶄新的篇章。

許校長的一生可謂是近代臺灣史的縮影,出生於日據時代、求學於光復時代、畢生奉獻於教育,最終發光於特殊教育(資優教育)。那段成長的過程,雖然充滿時代的眼淚,但是因為生命貴人(楊英女士)的相助以及許校長本身的努力與付出,造就了如今的成就。許校長的故事為身為科技時代與數位世代的我們,徹底呈現積極向上以及懷抱溫情的個人風格,遇到挫折要堅強,但是待人要柔軟,共勉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閱讀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ace's 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